院士回母校14 | 科技强国,钢铁报国 - 名师大家 - 中国大学生在线

作者: 时间:2020-08-12 点击数:

院士回母校14 | 科技强国,钢铁报国

来源:教育部关工委 2020-08-12 字号: T T

今天,小中为大家推送的是金属压力加工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2016年4月22日参加北京科技大学“院士回母校”的精彩片段。

微信截图_20200812165250

科技强国 钢铁报国

微信截图_20200812165431

毛新平

金属压力加工专家

200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和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研发,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2020年获“‘十三五’钢铁工业科技成就奖”

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做这个事情始于偶然的机会,坚持下来更多的是一个兴趣

主持人:

我知道毛新平学长您作为新一代的钢铁人,近30年来也是一直致力于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研究,正是新平学长30年如一日的坚持,使我们国家后来居上成为现在世界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最多、产能最大的国家,我觉得真的是用实力让情怀落了地,请您分享一下是什么力量支撑您对科研做得如此专注、爱得如此深沉?

毛新平:

我做薄板坯连铸连轧这件事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1989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到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工作。刚好那个时候国际上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兴起了一轮研究的高潮,世界上第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建成投产。当时我们国家冶金工业部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它是不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呢?提出来建一个示范工程,刚好这个项目被我当时所在的设计院承揽。因为这项技术比较先进,研究院在决定参与项目人员的时候就在考虑,当时研究生比较少,叫我们几个研究生参与到团队里面来,就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接触到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是一干上以后,觉得挺有兴趣。薄板坯连铸连轧把过去传统独立分散的连铸加热和轧钢工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机组是原来产线的三分之一,节能效果也降低了60%到70%,它的物理冶金也有些新规律特征。这样就有很多新东西要去探索,把连铸和热轧两个工序链起来,很多工程上的问题要解决,觉得感兴趣,就这么干下来了。

我是1989年开始,到了1995年作为项目的总设计师,1999年把这个项目建成,是国家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的产线。在徐匡迪院长等前辈的指导下,在广州珠江钢厂建成投产。随后参加了涟钢(涟源钢铁),我们国家第一个采用半无头轧制技术的企业,我有幸做这个项目的总设计师。一直围绕新技术、新工艺在做,更多的是兴趣主导。产线建完了,业界就在问,流程是紧凑的、高效的、节能的,产品怎么定位?有哪些产品?和传统流程之间怎么分工呢?后来又有一个机会,我到了珠江钢厂做总工程师,进一步研究它的物理冶金特征,做产品开发的事情,我们探索它的薄规格、高强度复杂成分钢等一些问题,一做就是26年。做这个事情始于偶然的机会,坚持下来更多的是一个兴趣。


系统的教育、严谨的培养和自由的学术空间让我受益无穷

主持人:

您在北科大学习那会儿,接触的哪些教育对您未来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呢?

毛新平:

读博使我的学术工作提升了一大步,我是硕士毕业在设计院工作,到现场工作以后,我感觉到有进一步提升的必要,又到北京科技大学学习。到北京科技大学也算是有点家庭原因,因为我父亲也是北京科技大学毕业,比徐匡迪院长还早了两届,我爸是1952级采矿专业,1956年毕业,到武钢工作到退休。我在北京科技大学博士期间的学习,对于我后面把科研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更系统化,有非常大的帮助,要感谢学校的系统的教育和严谨的培养,特别是我的导师(殷瑞钰院士)对我很好的指导和教育,特别感谢学校当时自由的学术氛围。殷院士主要是做冶金的,但最后我选的课题是偏向于材料了,我是做钛微合金化钢的这样一些工作。老先生非常支持我的选择,他说按照你的兴趣。因为我是从工作中来,刚才大家也介绍了,钛微合金化这块我们国家资源很丰富,做低成本高性能钢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很多问题要去研究探索。前辈徐匡迪院长也研究过,有很多体会。我想去进一步做工作,当时殷院士对我很支持,说按照你的思路你去选择、你去做。后面做下来,有一些体会,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么好的系统的教育,严谨的科学态度,特别是给了我一个自由研究的空间,对于我后面工作的发展特别重要。


要更多地研究学科发展的历史

主持人:

当前高等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作为青年教师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毛新平:

我试着抛砖引玉,我觉的作为科技工作者或者在校的同学来讲,如何做好未来科技工作,为国家创新发展做更多的事情。在学校期间,我有一个建议,在学我们专业知识时,建议更多地研究一下学科发展的历史。比如说我们学冶金的,学压力加工的,我们现在学的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建议更多地学一下技术的由来,最开始是怎么出来的,一直演变到今天。这样对于现在了解研究的课题所处的位置,特别是判断研究的方向,选题的时候,可能更有利一点。

毛院士寄语青年大学生

如果有机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一定要坚持。

火狐截图_2020-07-01T07-41-49.923Z

地址:贵州省安顺市中华东路483号   电话:0851-33525755
版权所有 ? 2012-2018 黔ICP09002237号邮政编码:561000